EN

振奕梵音谱乐盛企华章 江涌潮立奏击凯歌旋昌

发布时间:2014.03.12 作者: 来源: 访问人数:1396

——访合肥市庐江商会副会长、安徽振江集团董事长郑为双

 

成功,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,以一人一力就能够触及的。历史走过恒久岁月,掀起风尘无数,留下足迹百般,弥留纸间,传承千年。  

“先做人,后做事”,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所坚守的道德准则。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,在这个世界上,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,一是我们头上灿烂星空,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。而正是这样的一种坚持被镌刻在了安徽振江集团大厅的醒目位置,渗透到该集团董事长郑为双的人生和工作中,构筑成为整个集团的企业文化航标,引领着集团乘风破浪阔步前行,以迎接更加绚丽烂漫的翌日朝阳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邓小平提出“一部分地区、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,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、其他的人,逐步达到共同富裕”的构想,然而在九十年代初,大多数的中国人民仍没有摆脱贫困的境遇。

郑为双自小就成绩优异,1993年他代表学校参加了人民卫视举办的写作大赛,并荣获二等奖;后经电视台培训,16岁就拥有了*********;还出过一本散文集。但贫穷是摆在这个家庭面前的无尽深渊,是阻挡郑为双求学旅途的一大壁垒。

郑为双家有兄妹四人,生活的窘境迫使他们需有人辍学,父母何其担忧,抉择不定。身为长子,懂事的郑为双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,主动把继续上学的机会留给了妹妹们,独自一人南下闯荡。那一年,他17岁。

上海,歌词中那座华灯映水、歌舞初上的“不夜之城”,是那般繁华而又陌生。年少的郑为双初踏异乡,为了生存,拉板车、扛大米这类重活累活他没少干过,闲余之时亦不忘学习知识、获得本领,他在上海夜大开启了新的求学之旅。

乏味、艰苦而又紧凑的生活状态,郑为双一直坚持着,几年的努力,他拿到了包括助理工程师、机电、预决算在内的多个专业毕业证书,这也为他赢得了一份正式的工作,后又凭借自己的勤恳奋斗、踏实进取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部副总。那一年,2000年,他月薪已达一万多元。

生活总是处处充满挑战,机遇也应由而生。孩子的出生使得郑为双想要在上海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,可以给予妻子和孩子更加优越的生活,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。为此,郑为双选择了创业,他投入自己所有的积蓄创办了上海石浪装饰设计有限公司。创业之初,生活愈发艰辛,50包榨菜就是每餐的主菜,早已尝得咸不知味,而那唯一的鱼汤是省给孩子的,其中辛酸可想而知。

终于,一个月后,成功之门被叩响了。上海交大的一位工程院院士需要装修雷达研究所,经过多方介绍,她找到了郑为双并与其合作。这是郑为双创业道路上的第一桶金,也推开了命运之门的一角。

时代在进步,经济在发展,员工的工资在增长,但装修市场却逐渐低迷,为了解决二者之间所存在的矛盾,郑为双想到了公司的转型,但具体朝向何种方面,又成了急需攻克的一大难题。而2001年北京的申奥成功,预示着将有大量的工程项目需要建设,众多的人力资源需要招募,而一般的临时散工显然是不行的,因此,正规的劳务公司绝对是必不可少的。经于这番种种考虑,2004年,郑为双决定将公司朝着以劳务输出和房屋建筑为主的方面进行转型。

转型之后,郑为双认为,公司要想取得长远发展,应该做一些有名气的项目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。很幸运,通过竞标,他拿下了北京奥运媒体村这一项目工程,并带领自己的团队日以继夜,踏实工作,历经一年,于2007年年底完美收工。

这个项目工程并没有为郑为双带来物质上的收益,但是让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。北京奥运媒体村,世界各国媒体记者汇聚之地,大小会议召开之所,为郑为双博得了更为广阔的人脉关系,使公司拥有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前景。

在郑为双的团队中,还有着这样的一批员工,他们跟随着郑为双一路走来,不离不弃,共同拼搏,困境面前,携手共度,顺境面前,欢笑相拥,为其挥洒着汗水,释放着热血,奉献着青春,追逐着梦想,他们是最可爱的乡亲们。为了让这些信任着自己一路跟随的乡亲们能够拥有安享晚年之所,郑为双计划在老家进行投资建设项目,然而,后期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,不得不另辟蹊径,最后于2010年决定根据安徽招商引资政策进军离家乡较近的合肥市场,成立了现在的安徽振江集团。

 

有人说,“抱怨是死亡的开始,感恩是成功的基石。”可以说,郑为双的成功,除了有自身的努力与远见卓识,全体员工的支持和信赖,还同他那份懂得关怀下属,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息息相关。

郑为双说:“民工工作太辛苦,不能拖欠他们的工资。我不欠钱,每天睡觉才睡得安稳。”所以他从来不拖欠员工一分钱,遇到公司资金难以周转之时,甚至会用自己的资产去垫付,只为做到问心无愧,坦然入梦。

众所周知,民工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、工作环境最苦、收入最低的群体,如何让他们享受更好的生活是郑为双一直关心着的问题。他认为,劳务公司要为民工办理保险,让民工感受到他们的职工,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,有项目时认真做工作,没项目时也能够按月拿基本工资。而这其中所需的资金投入又该从何而来?郑为双考虑,可以把包工头转化为公司的管理层,让他们取得对等的收入,结余的资金就最为民工的保障基金,使他们能够在没有项目时也拿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。

郑为双还说,“管理者也是民工的服务者,公司是一个大家庭,每位员工都是家人。”而对待家人,就需要将心比心,因此郑为双对员工采取了不同的福利措施。例如,针对民工作业的危险性,经过大家一致协商,公司决定在每个项目上拿出一个点的利润,作为那些在工作中意外受伤的员工们的福利基金;受伤的员工如若不能正常工作,就会安排到门卫这类不需耗费太多体力的工作岗位上;凡是在公司工作满三年的员工,家中如有大事急需用钱,可预先支付一年工资;等等。

对于社会,郑为双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,力求做到取之于社会,而又用之于社会。在国家灾害发生之时他伸出援助之手,尽己绵薄之力;家乡闭塞困窘之时他投资修路修桥,推动经济发展;老人寂寥无助之时他前往探望慰问,抚恤寂寞灵魂。如此这般,无私奉献。

此外,郑为双还一直努力着将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。目前,他正在申请建立一所建筑学校,想要在为国家建筑行业培养后备力量、输送人才的同时让民工懂得更多的安全知识,提高民工整体素质,为公司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。

理想,是追求眼前的生活目标,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精神需求,是憧憬未来的生活境地,期盼满足未来的物质和精神寄予。对现状永不满足、对未来不懈追求,这就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。对于郑为双而言,他的理想里不仅有自己,有家人,还有员工,有社会,正是这种执着,令他身边汇聚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,收获了物质所无法比拟的众情之力。

现如今,安徽振江集团已是一家集建筑劳务、印刷包装、网络科技及现代生态农业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,下设安徽振江投资管理公司、安徽振江建筑劳务有限公司、安徽振江印刷包装科技有限公司、安徽振江旅游投资有限公司、合肥谢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五个子公司,项目工程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,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宁波、青岛、长沙、苏州、无锡、江阴、昆明、合肥、淮南等地承建多个大型项目,累计施工工程建筑面积超300万㎡,年产值达5亿元。代表性的工程项目北京奥运媒体村外,还有上海周浦万达、上海江桥万达、江阴万达、青岛万达、合肥万达、长沙万达、淮南金大地等工程合格率达100%,受到业主及业界同行的一致好评。

在安徽振江集团举办的2014年年会暨表彰会上,郑为双董事长表示,2013年,是振江集团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一年,是市场开拓、队伍建设取得骄人成绩的一年,是振江全体员工迎接挑战、经受考验、克服困难、出色完成任务的一年。集团所取得的成绩凝聚着集团全体员工的心血和汗水,分享胜利喜悦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,振江集团依然面对着广泛的机遇和挑战,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,迎接新的挑战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振江集团的持续发展。

而2014年,万马齐踏,龙腾飞跃。新的一年,是新的开始,新的一年,寄寓着新的希望,我们衷心祝愿,安徽振江集团在董事长郑为双的带领下,脚踏一方炎土,面朝无边天际,迎接更加绚丽烂漫的翌日朝阳,创造愈发璀璨夺目的明日辉煌!


上一篇:上下一心 奋力拼搏 共创辉煌

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933号

版权所有:合肥市庐江商会 皖ICP备1201506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