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硬标准”需要“软着陆”
无规矩不成方圆。社会运行如此,企业管理也如此。
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技术、统一规范的建筑设施、统筹优化的运作体系……这些都需要具体的标准来规范和推进。严格执行标准才能使效率更高的一体化管理得以强化,使量化考核更客观。
如何保障制度标准的顺利落地,产生应有的约束和规范效果?这不但需要考虑标准制定的可行性,而且要考虑标准落地的方式,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。有人说,知识不是力量,运用知识才是力量。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,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,但标准的实施重在执行。思想不重视、理解不全面、能力不适应等因素,导致的执行不到位会使标准大打折扣。所以,只有提高员工执行力,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,发挥全员积极性,才能使“硬标准”顺利实现“软着陆”。
提高员工执行力是确保标准实施的前提。员工执行力既包括理念层面又包括能力水平。首先,需要使员工转变观念,使精细化理念深入人心。员工只有对精细化的理念认可了,提升了,才会积极主动地提高技能和执行标准。其次,对于员工的培训,既要注重培训方式的选择又要重视培训效果的考核,要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,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技能,使制度标准准确落实。
培育相应的企业文化是标准长期执行的保障。信息化的推广固化了管理流程,每个环节、每个岗位都成为信息化管理流程上的重要节点,缺一不可。这既需要员工各司其职,又需要员工团结协作。没有团队的精诚合作,管理流程再优化,也不可能实现应有的效果。所以,在信息化大背景下,以“团结协作、奉献敬业”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必不可少。员工的责任感强了,团队的凝聚力大了,必然会推动标准长期深入执行。
发挥全员积极性是提高标准执行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。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标准需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,而不单是落实到领导和业务骨干身上。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全员的参与和支持。只有调动全员积极性,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和执行力,才能使标准的实施更有效、快速、深入。调动全员积极性还需要合理的激励措施,员工真正尝到精细化的甜头,才会有参与和创新的热情。
标准的制定不会“一劳永逸”,标准的落实也不会一蹴而就。精细化管理应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,以人为本,充分重视和发挥“软实力”的作用,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改造“软环境”,确保适用的标准有效执行。这是种方法,更应成为一种理念。
上一篇:孙武的商业霸术
下一篇:关注员工“心”酬